欢迎来到爱美丽网!
   > 资讯
日本专业艺术杂志《墨》2025年3·4号刊载“朱亜東・朱闐坤 祖孫新作展”专题介绍

时间:2025-05-11作者:刘小波1

                                                                      1_293RGB.jpg                     1.jpg         2.jpg     

 

栏目简介译文:

为向日本介绍活跃在中国上海的书法家而成立的禾陆会。专栏将不定期连载由本会推荐的书法家所撰写的创作感想、书法理论以及作品解说。第一期将介绍南宋儒学家朱熹的直系后裔朱亚东先生及其长孙朱阗坤先生的最新作品。朱亚东先生基于自己的作品,就创作与文化所发表的随笔感言也请一并欣赏。

 

芸術新聞社

2025年3月1日,日本“芸術新聞社”旗下艺术专业杂志《墨》2025年3·4号(293号)发行,并新设“禾陸の会上海書法通信”专栏,旨在推进中日书法艺术及文化交流,该栏目第一期刊载了题为“朱亜東・朱闐坤 祖孫新作”的专题介绍。在此,要特别鸣谢中日文化交流大使王幸明先生所作出的贡献与支持。

 

金文《十二生肖》创作感想(译文)

金文《十二生肖》创作是缘于喝茶聊天时王幸明先生的一次偶然提议,“十二生肖”因其象形易懂,被广泛接受,可以说从有图腾、文字起便横亘古今。且与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紧密联系,其内容涉及天干星宿、年月日时、地支方位、阴阳五行以及人体子午流注等,涵盖了至少天、地、人三个维度的信息,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与智慧的浓缩。

中国南宋理学家朱熹著有《周易本义》一书,对《易经》有着深刻独到的研究,其理学思想对《易经》的阐释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曾赋《十二生肖诗》,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展现出生肖的形、声以及其所深含的哲学深意。

金文是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是铸造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钟鼎文,由于金文是源于甲骨文的古老文字,所以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又逐步产生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更为完善的新书体。虽然受制于考古发掘的时空局限性,部分汉字在目前已知金文中是没有的,但我们可以从同属篆书门类的,甲骨文、小篆、大篆、古籀、六书通或已知历代名书家所书作品中,寻找到同属篆体的文字,推衍出金文中暂未被考古发现的汉字,按照金文字形的特征进行再创作。譬如:《金文十二生肖》中的“鸡”我就采用了元代大书家赵孟頫《六体千字文》中的篆字原形进行创作的。又如“兔”和“猴”汲取、创作于甲骨文;“蛇”汲取、创作于《六书通》;“鼠”和“狗”汲取、创作于《说文解字》。因为这些文字都同属篆书,所以只要发挥出书家的主观能动性,将这些文字按照金文字形特征进行“重塑”、“组合”,才能使十二生肖“不缺席”,创作出一幅完整而和谐的艺术作品。

我个人以为艺术是继承、演变、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因为考古发掘的金文中没有收录的文字就终止创作,从艺术的发展规律来看,这不符合也不利于传统文化适配于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与运用。“创新”与“创作”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要遵循古文字的结字规律,所谓“形可变,神不可变”,也就是“字体不变字形可变”。

最后,我想说的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每一个字都是有“能量”、有“磁场”的。因为中国汉字发源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特别是甲骨文的“象形”,系“上观天文,府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提炼与升华,以二维平面的象形呈现三维世界的规律,甚至是四维意识界的万法诸相。她就像是大海融通一切,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包容”的力量。

朱亚东    

 

 

50e1ad9c2a48bcbba03b22155de95d59.jpeg

本文链接:/hangye/3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