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自立项以来所走过的月球探测之路。在月壤展厅,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正面样品以及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实现了全球首次同框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从“嫦娥一号”开启中国深空探测篇章,到“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烙下中国月面印记,从突破月背中继通信技术架设地月“鹊桥”,到“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携月壤凯旋。中国探月工程,一步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规划了更宏伟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去探测水的存在。嫦娥八号主要在月球南极建设我们的通信系统,我们的能源系统,还有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能够打出第一块砖出来,为我们以后建设月球科研站提供重要的支撑。
作为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动的首站,本次展览为期2个月。后续,还将启动探月精神宣讲、全国巡展等系列活动。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本文链接:/hangye/3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