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美丽网!
   > 资讯
宋新江|林泉之心——2024当代山水画中坚30家学术邀请展

时间:2024-08-27作者:bncm

       “林泉之心”是北宋郭熙提出的美学观念,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兼理论家,其山水观念和精神内容汇集成的《林泉高致》,为后来山水画美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创作基础。《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林泉之心”代表了北宋山水艺术的终极审美目的:“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林泉之心”对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是中国画之大宗,其中所蕴含的天、地、人和儒、释、道精神可谓至高且深。山水画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适应时代之大变化,笔墨趣味、画法探求都显示出有别其他时代之特点。大体而言,宋人山水强调以“格致”之学参悟自然本真;元人山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文心再现,追求笔情墨趣;而明清山水则体现出了更加浓重的消极避世色彩,失去了“师造化”的传统。至20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四王”流风余韵一统天下的格局,文化维新人士不约而同地将批判目光对准“四王”画学正统。进入“现代性”概念中的山水画逐渐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山水画改造的直接结果是引入西方的科学观念,复活传统的写生观,回归“师造化”的传统。这在一定层度上突破了山水画的题材界限,拓展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借古开今和引西入中两种取向并存、互为与融合的山水格局。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美学范畴,亦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革。艺术的审美更趋于丰富、多元。但不论如何变化,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贯串其中的核心仍然是“传承”与“创新”。“传承”是艺术家获得艺术语言、传统知识的基础,“创新”是艺术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时至今日,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守常与求变,仍然是中国画家家面临的课题。

       本次展览,以“林泉之心”为主题,聚焦于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格局,邀请当代具有代表性的30位山水画名家,着力于对当代山水画坛之新的图式价值、风格特点和人文属性等方面的发掘、阐释和呈现,希冀能相对立体地、多维地展现当代山水画坛的创作格局,从中延伸出更多关乎于当代山水画发展前景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探讨话题。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中国资讯在线
                 21世纪经济网
                 中国财经新闻网
                 聚焦中文网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展标题字: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展览时间:长期
展览媒体:搜狐首页、网易新闻、腾讯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资讯,百家号等六十余家。

       宋新江,1951年出生于南京。自幼酷爱绘画,70年代跟随罗国玮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1984年就学于江苏省国画院,先后受教于董欣宾、傅二石先生。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 级美术师,(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出版《宋新江画集》、(《宋新江山水画辑》、《宋新江中国画作品集》等作品。应邀为中 南海中 共中 央党校等国家机关创作多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发表出版和获奖。

笔墨中见精神

---宋新江的山水画

文/邵大箴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老一辈艺术家创立的新金陵画派,在继承传统、关注生活的理念下,树起创新、民族、人文写意的旗帜,创造极具江南山水特色的作品,成为新中画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其流风余绪泽被至今,影响深远。

       宋新江自幼热爱绘画,早年跟随罗国玮与傅二石先生习画,1984年就学于江苏省国画院,师从董欣宾先生,后又研习于该院中国画高研班。他的作品自然承接了江苏画坛的审美脉络,笔墨间不免洋溢出新金陵画派独有的秀逸作风。

       宋新江的作品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取景虽小却有大气势,用笔虽“拙”也显大境界,画面大多雄伟而秀丽、浑厚而清新。更为难得的是,宋新江虽然身为职业画家却仍“心有旁骛”。他读书、明理、养气,把自己的绘画实践升华成颇具水平的学术论文进而再由理论指导艺术实践,使自己的作品全无俗气、浮躁气和匠气。在他经营的画面中,淳朴净谧的渔舟村景,隐含着画家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清秀悠远的江南水乡,内含画家精神层面的深沉和稳重。宋新江秀逸滋润的画面,透露出一种爽朗、磅礴之气。

       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是中国画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更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永恒的参悟途径。

       宋新江深谙此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局限于眼前所见的有形之“象”,他力图表达的是“象”背后的、无穷无尽的“意”,而真是在这“意”中,画家赋予他描写的客观景物以情、以理、以精神。于是,此时画面的“意境”,已是画家内心深处憧憬和向往的山水,是胸中丘壑;是精神栖息的家园。在《待渡》这幅作品中,江南小景无一处不有写生的资源,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和深度体验,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江南小景都是经过画家对生活的参悟而提炼入画的,处处隐含着画家心中的艺术境界。想来,黄宾虹先生提出的“自然是法、写吾人生、内美静参、山水作字、不泥于古、变革自立”的美学理论,已经成为宋新江艺术追求上的一种自觉。

       山水画造境之美归乎于笔墨,中国画素以“笔墨见高低”。虽然宋新江承接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精神,但他的山水作品中却汩汩然,勃发有一股特有的气质,那就是醇厚之美,这股气质萦绕在他的笔墨间,显现出个性鲜明的自我格调。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艺术语言的个性日趋明朗:无论是石涛的纵横豪放,或是米芾的浑圆苍茫,皆能为之所汲取,并能自如地应用。一如《水乡》这幅作品,恣意纵情间隐含着一种闲情雅致,丰沛滋润中流淌出一份活泼明快,江南的山水很自然地、带着画家强烈的主观印记渲染于笔墨纸砚间。此时,宋新江笔下的江南是他心中的江南,又无一不透出江南特有的审美神韵。对于这一点,宋新江有很好的个人感悟,他说:“一个具有创造性天才的艺术家,是从不满足既有知识和现状而致力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总是处有一种新的体验之中,紧紧抓住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象、意念这个主体,利用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技巧自由驾驭自己的想象,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造险破险、将计就计、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进行创作。

       从这里看出,宋新江在山水画创作征途上之所以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正是由于他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和勤于实践,由于他在师古人与师自然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他尊重自然,而又善于驾驭自然,充分发掘真山水的美,又以自己的审美体验和修养,赋予画中山水的文化意义,努力在笔墨中表达雍容大度的宁静之气,体现出一股崇高、优雅、朴素的江山永立的精神。

       宋新江的山水画脱胎于“新金陵画派”,经由一番的自我琢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为大家一眼就能辨识出的艺术特征。令人欣慰的是,在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以后,宋新江不固步自封、重复自我,在创作上力求相异而回避雷同,在墨与色、虚与实、点与线、面与体等各种相反相成关系的处理上,不难看出作者处处匠心独运和对自我的否定与超越。

       宋新江曾有论文说:“画以诗为魂。”的确,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一如一首隽永的诗篇,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黄公望的《写山水诀》认为画家为墨,体现的情怀主要是四点。即:为游戏、为意趣、为韵度、为理脉。中国画咫尺千里,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衷心希望宋新江的笔墨神鹜八方,终入圆觉之境。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链接:/hangye/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