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美丽网!
   > 资讯
专访TopOn&Taku CEO梁小玲:用新品牌Taku深耕中国市场服务15000+客户

时间:2024-05-24作者:bncm

  近期,全球移动广告聚合工具平台TopOn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业务调整:成立了移动广告聚合工具品牌Taku,承接原TopOn中国本土市场的业务,而TopOn专注服务全球开发者。

  通俗来讲,TopOn和Taku的服务区域分别锚定在全球和中国本土市场。

  随着自身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自2018年成立至今的TopOn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对精细化要求也不断变高,TopOn此时推出针对中国移动市场的Taku品牌可以说是迎合了市场所需。

  正如Morketing对话TopOn&Taku CEO梁小玲时,她谈到:“满足不同市场开发者的精细化需求、帮助开发者提高收益,是推出Taku新品牌的核心动因”。那么背后与市场紧密相关的更深洞察有哪些?Morketing通过对话,挖掘Taku品牌推出的背后故事。

  01从市场变化到企业发展,Taku新品牌应需求而生

  Morketing:既然我们这次访谈主题是新品牌,那么先聊聊Taku吧。你们推出新业务品牌Taku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梁小玲:TopOn在今年3月份进行了业务升级,推出了新品牌Taku。TopOn负责全球广告聚合业务,而新品牌Taku负责中国地区的业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升级,主要是随着使用TopOn的客户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全球开发者和中国开发者在产品诉求、变现策略、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全球的移动行业政策规范,与中国的政策也并不适配,天然地对我们的团队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

  并且从公司发展来看,成立多年的TopOn拥有中国和全球多个区域市场的业务,在当下已经不太适合完全由一个品牌和产品来进行承载,我们觉得是时候对业务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部署。

  对我们而言,成立一个新品牌进行业务区隔是比较直接的解决方式,同时这个方案也有利于为公司配置不同的项目组和成员,提供更适配各自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Morketing:在这次升级中,Taku具体做了哪些创新,业务升级体现在哪里?

  梁小玲:针对新品牌Taku,我们推出了新的产品后台以及全新的品牌视觉、官网、VI设计等。具体来讲:

  首先,从产品层面来看,我们上线了全新的SDK后台,并保留了TopOn原有的接入逻辑,以此最大化减少客户的学习成本。

  其次,在变现策略方面,我们对广告平台进行了分类梳理,拓展了更多适配中国市场的DSP平台,来满足不同类型开发者的广告预算源需求。同时,我们也会给到更适配中国市场环境的变现建议。

  在视觉设计层面,我们对Taku的品牌视觉也进行了全新的升级,希望从视觉上让两个品牌有所区隔。比如Taku Logo图形整体取材于品牌首字母“T”,同时也像一个指向右前方的箭头,既有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帮助客户提升收益的含义,也蕴含着我们希望成为行业标杆的愿望。 

  配色上我们延续了TopOn logo的蓝橙色调中的橙色系,塔酷橙和黑白灰搭配。橙色系代表了Taku团队的创新活力与行业冲劲,极简黑白灰代表了我们团队的高专业度、产品及服务的高质量表现。

  除了新Logo,我们还推出了新的Taku官网,视觉遵循品牌的统一设计语言,结合前沿设计趋势,在体现科技感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轻盈呼吸感。交互布局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保证界面可读性与操作便利性。

  Morketing:对于TopOn的现有客户与合作伙伴而言,新品牌Taku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梁小玲:业务升级后,我们不同品牌的定位会更加清晰。Taku品牌的定位是服务中国内地市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会更适配中国的市场特点、国家政策要求和开发者的期待。除了刚才提到的产品层面的变化,我们会在安全合规方面更好地遵循中国合规政策、应用商店的审核规范以及行业协会对广告的要求。

  还有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现今的广告变现管理主要还是采用混合智能排序的模式。那么对于中国的聚合广告平台来说,仍然有很大的产品探索空间,例如探索三方Ad exchange平台的衍生价值,探索不同平台的广告出价逻辑。

  随着中国开发者对广告变现精细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的使用频次、使用习惯、广告观看习惯、用户价值仍旧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在广告配置策略上,Taku希望从现今的纯人工模式,逐步演变成半自动+自动模式,结合更多大数据帮助开发者自动生成运营策略、探索智能广告配置,获得更高的广告收益。

  Morketing:那么在面向不同区域推出不同业务品牌之后,TopOn以及Taku接下来如何帮助开发者实现更好的流量变现?

  梁小玲:Taku新品牌要做的事情我们刚刚已经讲了很多。至于TopOn品牌未来会加快向全球各区域市场的布局,整体的风格会向国际化转变,也会吸纳更多国际化人才的加入。比如,我们计划对产品后台的界面布局、可视化数据风格进行视觉调整,使其整体更符合全球的视觉审美习惯。 

  同时在产品层面,由于全球广告变现习惯趋向纯Bidding模式,这种模式非常依赖上游广告平台的单方面出价,对于开发者来说可能没有太多策略发挥空间,基于此,未来TopOn会加深对纯Server Bidding(API服务端竞价)广告源的竞价探索,着重提供上探更高广告竞价能力的功能和服务。

  针对中国的出海开发者们,我们也会提供本地化服务,如技术支持、变现咨询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提高广告变现效果。

  Morketing: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Taku整体如何保持业务品牌的长期竞争力?

  梁小玲:Taku新品牌的推出从去年就开始筹备了,我们希望它在未来能不断完善发展,真正服务到有需要的人群。

  在我看来,无论在任何时候,品牌要保持竞争力始终要着眼于市场大盘的趋势以及客户的需求。我们提供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越高,就越有竞争力。当然,优秀的团队也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团队是我们能做好广告聚合变现业务的信心来源。

  02区域市场分化明显,行业走向精细化

  Morketing:Taku新品牌推出的背后和全球市场的大气候也有着密切联系。想问从您的角度来看,对2023年的移动广告行业整体怎么分析?

  梁小玲:整体感受上,2023年行业整体不如过去那么景气,入局者和出局者在频繁变换,行业的精细化运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对行业上下游比如广告平台和开发者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Morketing:这种对行业上下游“更严苛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平台与应用开发者应该作何应对?

  梁小玲: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发布过两份广告变现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全球Top 5广告平台的变化,比如,大多数全球游戏广告主在去年选择了保守稳回收的策略,这种来自上游的广告预算收紧自然让广告平台受到了影响。不过,我们也能发现更聚焦区域市场的广告平台能从本地市场拿到更多广告预算,以及能拿到中小预算的DSP平台从这种市场变化中获得了增长。

   而对全球移动开发者而言,移动应用的广告变现策略也需要适应新的隐私标准,确保合规性并提高对用户的透明度。新的隐私标准带来的广告定向精准性下滑,会直接造成eCPM值下降,高ROI会更难实现。当过去固定的商业闭环受到了行业变化的冲击,这会促使他们重新思考自身的商业化模式来提高收益,比如说尝试内购+广告混合变现的方式。

  03一手内购一手广告,中国开发者如何找到变现优解?

  Morketing:新推出的Taku是专注中国市场的业务品牌,我们还想聊聊你们对中国移动市场的观察。最近IAA小游戏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劲,成为了几大平台的香饽饽,你如何看待这个热潮?

  梁小玲:广告变现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化选择,但是好的广告变现设计一方面可以提升开发者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用户留存。

  就我们的观察来看,在一些中度游戏产品中,IAA对于IAP增长的助力幅度可以达到5%到10%。无论是前两年快速增长的混合变现类游戏,还是近期流行了一段时间的混合休闲游戏,都可以看到市场其实是更喜欢“既要内购又要广告”的。开发者需要明确自身目的,清楚IAA或IAP在产品中的定位。

  Taku作为一个中立的工具聚合平台,在开发者确认了自己产品的变现方案后,我们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对广告变现的规划。

  因为Taku聚合了市场主流的广告平台,开发者在我们平台上操作,会比逐一单独去接入各平台,更节省时间和沟通成本;利用瀑布流+Bidding的混合智能排序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判定到更高的广告出价,将自己的广告位置卖出更优的价格。而对于广告变现有更进阶的需求的开发者来说,Taku也有很多便捷的功能去做更精细化的调优,从而帮开发者获取到尽可能多的广告收益。

  Morketing:那么,从TopOn和Taku平台的洞察来看,哪些广告形式的组合变现效果会比较好?以及应用&游戏该怎样去权衡内购变现和广告变现?

  梁小玲:流量变现其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优组合,不同广告样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配的场景,应该根据产品特性和开发者的变现策略来决定选择哪些样式。

  对于刚接触广告变现不久的客户,他们通常想要知道整个市场的情况,那我们会建议他关注我们每半年发布的广告变现报告,里面会对不同区域、不同产品品类的开屏、激励视频、插屏、Banner、原生广告的eCPM大盘价格和趋势变化做一个统计说明。

  通常来说,IAA为主的产品主要依赖广告获取收入,更侧重于多场景和多样式的探索,会通过多种不同样式与不同广告场景组合的方式探索广告收益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往往插屏、原生广告、Banner、开屏、激励视频等主流广告样式都会出现在这类产品里。而以IAP为主的品类,核心还是在于怎么平衡好广告和内购之间的收益。其在不影响内购收益的前提下,多数会选择开屏这种对后面体验流程干扰不大的样式,或者是原生广告这类能和产品本身设计融合较好的样式。兼顾好内购与广告收益之间的平衡,通过观看广告给予用户奖励,来获取一些不愿付费用户的广告价值。

  如果是广告变现经验比较丰富的客户,他们通常会在大盘的基础上,通过流量分组、AB测试、频次控制等手段去测试自己产品用户对哪种广告样式更敏感。这类客户就可以通过我们后台数据报表提供的展示成功率、跳出率、留存率等数据来判断自己的广告策略是激进了还是保守了,也可以摸清用户的广告价值LTV,从而定制出适合自身的一套组合。我们也有专业的咨询团队会跟客户一起讨论、观察测试数据,最后提供我们的策略建议。

  Morketing:最后,您如何看待中国广告变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应用开发者有什么建议?

  梁小玲:必须要指出的是,我们认为中国广告变现市场大有可为。随着国际化程度加深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广告市场在全球广告市场中的比重会不断上升。

  首先,中国的广告变现市场会从技术层面向国际接轨。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变革,比如广告素材可能都由AI生成,广告策略也可以由AI来提供,广告变现流程变得越来越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在广告创意和体验营销中催生出新的广告样式。

  其次,中国的监管会越来越规范。现在工信部不断出台很多政策来规范广告行业,部分开发者短期内需要调整很多,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调整越早越好。从长远看,明确的规范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对于中国的应用开发者而言,要想通过广告变现获得可观的收入还需要更多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策略。中小开发者可以在大盘被头部厂商占据的情况下,凭借对行业的敏锐触觉,在前期选品研发阶段就做出差异化的创新路线。

  此外,应用开发者们还应该在最后的广告变现阶段,通过丰富的经验来甄别挑选市场上的变现工具并做好应用的长期运营工作,从而达成他们理想的预期收益目标。

 

本文链接:/hangye/10921.html